那罕茶,这个在清朝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就已被选定为贡茶的上品,如今仍被人们所津津乐道。它产于距离村委会4公里、邦东至云县的茶马古道旁的一个名叫那罕的自然村。这里的环境与历史都为那罕茶的品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。
01自然资源概况
那罕村位于高山地
02人文历史
那罕茶在清朝道光年间和咸丰年间就已被选定为贡茶而上贡朝廷,那罕茶量小而精,因此也被誉为茶魁之首。关于那罕贡茶的由来,还有一个故事。相传海盐知县杨国翰回故乡临沧接母亲到海盐侍奉,因母亲喜欢喝茶,杨国西便选择了乡亲们推荐的“那罕春茶”孝敬母亲,深得母亲喜爱。1828年,杨国翰献此茶于道光皇帝,道光评此茶:“其颜色浅淡,但回味甘醇,如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皇帝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,至此那罕被选为贡茶,道光至咸丰年间,连续12年被送往京城作为贡茶。如今的那罕被人熟知,则源于它的口感中带有“岩韵”。
03那罕古茶园生态环境
独特的生态环境,也使得那罕形成了独特的“三奇”:一、根深叶茂的古茶树生长在岩石中;二、高山海拨,奇山险峻,云遮雾罩;三、原野花香,爽口甜美,滋味醇厚。那罕古树茶,茶叶肥厚,香气独特具兰香,也被称为“那罕兰香”,回甘长,生津快,实为不可多得的茶中极品。
传统的那罕茶产于曼岗村下辖的那罕社,地处邦东至云县的茶马古道旁边,茶园茶树树龄大多在100-200年之间,传统的那罕茶区主要分三片:那罕大沟片区,这一片区产量约占那罕茶的2/5;那罕和小曼岗交界处,产量也略占2/5,这一片全都是百年以上的老茶树;下那罕和其他片区的零星茶树产量约占1/5。传统的那罕茶区毛茶年产量6吨左右,春茶约2.5吨,基本无小树。那罕茶在2008年左右被茶商和茶人们挖掘了出来,到2010年那罕茶在一定规模的的圈子里已经很出名。所以从11年开始就有聪明的茶农、茶头、茶商把附近的小曼岗茶混入其中。到了2012年的时候那罕茶需求急增,当地人太聪明了,茶农和茶商达成统一阵线,正式把相连的小曼岗茶地也纳入那罕茶区。这个新那罕区域(小曼岗区域)年产量在7吨左右,因此那罕茶区也逐步扩大。
04那罕古树普洱茶的口感特点
那罕古树普洱茶外观条索紧结、芽叶肥壮、白毫显露;香气独具岩韵花香,花香是兰香带有淡淡的蜜香,汤色晶莹透亮、色泽金黄、油润有光泽、茶汤滋味苦涩微显、收敛性好,化开速度很快,生津回甘随之而来,慢慢地涌上舌面,喉韵明显,淡淡的兰香,茶汤质感饱满,水浸出物很高,十分耐冲泡,尾水甜度很高,入口就有微微的甜味,整体来说,茶汤柔中带刚,韧劲十足